《消失的另一半》The Vanishing Half

作者:Brit Bennett
譯者:顏湘如
出版:麥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4/1

❝ 黑與白的議題不時在小說中浮現,挑戰讀者的思維,閱讀的經驗彷彿是讓讀者
隨時準備接招、面對作者丟出的一個個提問。 ❞ 
──張瓊惠,〈偽飾的野鴨:談顏湘如譯《消失的另一半》〉

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梅岡城故事》、《守望者》、《神秘雲商城》、《紅髮女子》、《畫鳥的人》、《消失的另一半》等數十冊。

張瓊惠(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消失的另一半》是一個「偽飾的故事」(passing narrative),敘述人如何藉用蒙混的手段,喬裝成另一個身分。小說描寫一對非裔雙胞胎姐妹花,經過了好幾代的黑白混血,她們的外表已經幾乎與白人無異,在種族歧視嚴峻的社會當中,膚色是一個敏感的議題,姊姊德姿蕾執意與膚色深黑的非裔親近,而妹妹絲黛兒則決意與非裔切割、混入白人社會,兩人因此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小說一直挑戰我們對黑白、男女的刻版印象,由膚色來決定種族身分的確非常「膚淺」,因為無法眼見為憑。至於性別,小說裡最富男子氣慨的角色「早早.瓊斯」,他的英文名“Early”可以是源自古英語時期的男孩名、意為「高貴的領袖」,或是源自美國的女孩名、意為「比預期提早」,所以名字裡就隱含了雙性的意義。而故事中動了變性手術的瑞斯(Reese)則由女變男,具體穿越了性別的界線。

專有名詞的翻譯通常不是音譯就是意譯。《消失的另一半》故事主要場景是一個名為Mallard的黑人小鎮,經由鎮民集體的努力,代代與白人混血之後,「膚色不斷變白,就像持續加奶稀釋的一杯咖啡。成為更加完美的黑人。一代白過一代」;相反的,「一旦混到下等血統,就永遠都是下等人。」幸好譯本翻成「野鴨鎮」,而不是以音譯名。Mallard是在美國及北非洲常見的綠頭鴨,喜歡成群聚集,適應力極強,並能成功與當地的水鴨結合、生養眾多。

某些地方認為這些綠頭鴨是「入侵物種」,也就是在移入一個新的區域之後,若是沒有人為的干預、有能力可以繁殖到可觀的數量,甚至威脅到當地生物的多樣性,成了公害。自然保護提倡者把這些綠頭鴨與當地物種結合的現象視為「基因汙染」,指責野生的、非本土的、或入侵的物種如何「汙染、雜化」本土物種的基因。

野鴨鎮的人刻意與白種人通婚,靠著代代漂白讓子孫越來越像白人,試圖擺脫社會大眾對有色人種的歧視標籤。野鴨鎮是個種族烏托邦,住在裡面的人對白皙的膚色特別執著,相信可以藉由基因調製的手段去打造不一樣的社會地位,諷刺的是,結果他們孤立在小鎮裡,成了自我隔離,置身於主流社群之外。

《消失的另一半》無疑是小說版的《黑皮膚,白面具》。(節錄)

𝐎𝐏𝐄𝐍𝐁𝐎𝐎𝐊全文閱讀➢偽飾的野鴨:談顏湘如譯《消失的另一半》

  • Post author:

第34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翻譯大師獎優選《消失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