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梁實秋

        梁實秋先生(西元1903-1987)是一位中外聞名的文學大師。集散文家、翻譯家、評論家、學者與教育家於一身,有「文壇的至聖先師」、「中國新文學的瑰寶」、「國之寶」的美譽。

        梁先生一生辛勤著述,80多歲仍不輟筆,創作計40餘種,文風機智廣博,文白交用,亦莊亦諧,收放自如,寓意深遠。代表作《雅舍小品》,被公認為現代文學的典範,為當代知性小品散文的開山祖師。

        翻譯工作是梁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事業,中譯《莎士比亞全集》為空前的盛舉。自1930年至1967年持續進行,獨力完成劇37種、詩3卷,共40本。他還選譯近30種西方文學名著,文體遍及散文、小說、戲劇等,影響相當深遠。

 ( 以上資料截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位校史館 )

梁實秋與臺師大

        梁實秋先生於1949年應當時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劉真校長邀請,擔任英語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開始了在臺從事教育的第一步,並於1955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擔任文學院院長,於臺師大服務至1966年,屆滿65歲才退休。大師在臺師大舉凡17年,一面教學,一面擔任行政工作,同時持續翻譯與創作不懈,毅力驚人。

        擔任過臺師大英語系教授的余光中先生1987年就曾在文章中談到︰「如無實秋的提掖,只怕難有光中的今天。」余先生寫過多篇文章談論梁先生其人其文,梁先生、余先生二位都是人師,且皆為文壇大師,二位先生或執教或受教,鮮明的痕跡增添了臺師大的光采,貢獻與影響既深而遠。因此余光中先生對該獎的參與可說最為支持有力,也最為動人。由於梁先生與余先生此等和臺師大的淵源關係,故自第二十六屆起的梁實秋文學獎,由梁實秋大師生前執教多年的臺師大主辦。

         1952年,梁實秋先生始遷入雲和街11號師大職舍,即雲和街的雅舍,更象徵著梁先生與臺師大深刻的緣分。而臺師大為了盡力保留大師所留下的人文瑰寶,除了整復梁實秋先生的雅舍,也持續典藏梁實秋家人及英語系教授捐贈的許多關於大師的珍貴文物。如今能承續接辦臺灣第一個以文學家為名,並面向全球華文世界的獎項,讓大師精神永垂不朽,以繼續培養更多藝文創作及翻譯人才,更當義不容辭。

關於梁實秋文學大師獎

        梁實秋文學獎是由梁實秋弟子、作家余光中所創辦,為臺灣第一個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學獎項,也是少數獎勵翻譯文學的文學獎項,每年皆聘請名家評審,為華文世界優質文學獎之最好示範與指引,深受各界重視,獎項分為翻譯及散文兩大類別,以紀念梁實秋先生其人以及其於此兩方面的成就

承辦單位沿革
       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先生逝世。《中華日報》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共同設置「梁實秋文學獎」,1988年起第1屆由中華日報副刊創辦,2008年(第21屆)至2012年(第25屆)再由九歌文教基金會承辦,自2013年第26屆起,則由本校接下此重任與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合作接辦,2017年起則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合作舉辦。

改制為文學「大師獎」
        梁實秋文學獎舊制關照的是單篇翻譯作品,以及未出版的散文合集,分為「譯文」、「譯詩」、「散文創作」3組。
        2021年第34屆起,進一步參考國際重要圖書獎與文學獎(例如布克獎The Booker Prize 、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紅樓夢文學獎等),將梁實秋文學獎改制為「梁實秋文學大師獎」。期望本於臺灣人文傳統與出版自由的優勢,關照已出版之散文集及翻譯文學作品,以高舉優秀散文家與翻譯家的貢獻,並透過跨平台的媒體合作、網路宣傳,針對入圍作品發布書評,彰顯散文創作的時代意義,以及文學翻譯的傳播效應,鼓勵讀者注目與閱讀。
        改制後之徵獎形式,則由出版社提名當年度優秀的華文散文創作以及翻譯作品。
        2022年第35屆,則新設「文學大師典範獎」,以獎勵於翻譯或散文領域具有卓越成就,且持續推動文學翻譯或散文創作有特殊成就或重大貢獻者。

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LOGO

於2021年第34屆起設計並使用
題字 | 臺師大國文系黃明理教授
設計 | 許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