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湛又深刻地牽引出牙買加的社會群像,以及時代下小人物的充滿暴力、腐敗、背叛和希望的掙扎。 ❞
楊詠翔
師大教育系、台大翻譯碩士學程筆譯組畢。
每天都要睡到自然醒、喝手搖杯、大聲聽重金屬音樂的自由譯者。
譯作包括小說《七殺簡史》、《黃色臉孔》、《Dark Souls 思辨的假面劇》、《四十我就廢》、《巴別塔學院》(合譯),非虛構著作《怪書研究室》、《改變世界的植物採集史》、《聽見生命之聲》、《矽谷製造的漢堡肉》、《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教師聖經》、《樹木博物館》、《中國的新冷戰》、《創建之道》等,共二十餘本,陸續增加中。
譯作賜教、工作邀約:bernie5125@gmail.com

《七殺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是牙買加作家馬龍·詹姆斯(Marlon James)於2014年出版的小說,該書榮獲2015年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這部小說以其宏大的敘事結構和多角度的敘事手法,展現了牙買加的社會風貌和歷史背景。
《紐約時報》傳奇書評人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 The New York Times):「要怎麼描述馬龍.詹姆斯的巨著《七殺簡史》呢?就像是昆丁.塔倫提諾翻拍《不速之客》,但配樂卻是巴布.馬利,劇本則來自奧利弗.史東和威廉.福克納,或許還加了一些頂級大麻的創意助推。它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一部史詩:廣泛、神話、誇張、龐大且令人目眩神迷的複雜,同時又原始、厚實、暴力、灼熱、陰暗滑稽、令人振奮和令人筋疲力盡。這證明了詹姆斯先生的雄心萬丈和驚人的才華。」
小說的主線圍繞著一場暗殺未遂事件。一九七六年,牙買加政局動盪,人民民族黨和牙買加勞工黨間的對立激化,政治陰謀、黑幫勢力和外國勢力交錯蔓延。十二月三日,在巴布.馬利「微笑牙買加」演唱會前夕,多名槍手衝進他位於京斯敦的住處掃射,歌手中槍,槍手逃逸,舉國譁然。兩天後,巴布.馬利牙在演唱會結束後離開牙買加,留下一片謎團。
該書分為五個部分,從一九七六到一九九一年,橫跨了十五年。詹姆斯的寫作風格鮮明,其中充滿意識流與不同視角的切換,使用的語言從莊嚴的英文到粗鄙的地方俚語與牙買加方言。他運用了七十多個角色的敘事,穿越京斯敦的黑幫與黨派勾結、槍枝與暴力,到紐約的毒品組織與國際角力。這些角色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包括槍手、貧民窟男孩、毒販、雜誌記者、黑幫老大、CIA幹員,甚至是反思死亡的鬼魂等。
透過每個角色自己的聲音和故事,拼湊謀殺事件的背景與影響,也揭開了牙買牙在冷戰時期的政治局勢。其中的幫派文化與腐敗政治,以及美蘇在該地的影響如何影響了百姓的生活,而種族和身分和移民問題,同樣透過人物的故事軌跡,精湛又深刻地牽引出牙買加的社會群像,以及時代下小人物的充滿暴力、腐敗、背叛和希望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