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茂先生,1933年生,臺灣嘉義縣人。在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之後,即前往普林斯頓大學進修東亞學博士,專攻中日文學關係。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方語文副教授;東京工業大學比較文化客座研究員;麻州大學(安赫斯特)亞洲語文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客座教授、日文系專任教授,現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鄭清茂教授是享譽國際的日本漢學家,在美國任教時曾經任楊牧教授博士論文的口試委員,是漢學界少數精通中文、日文與英文的學者專家,著有《中國文學在日本》以及中日英文論文多篇;譯有日本漢學著作多種,包括原田康子《輓歌》、《輪唱》,中島敦《弟子》,吉川幸次郎《元雜劇研究》、《宋詩概說》、《元明詩概說》,小西甚一《日本文學史》,《平家物語》,松尾芭蕉《奧之細道》、《芭蕉百句》、《芭蕉俳文》,森鷗外《魚玄機:森鷗外歷史小說選》、《澀江抽齋》等日本古典名著。因致力於譯注日本經典文學,榮獲日本政府頒授「旭日中綬章」。

中研院文哲所日本漢學的專家廖肇亨教授有云:「鄭清茂教授是台灣學界關於日本漢學漢文學最重要的開拓者,成績斐然,對中日文學關係此一領域的貢獻,可與林文月教授並稱雙璧。林文月教授的貢獻主要在中古時期以及女流作家,而鄭清茂教授多集中在明清到近現代。開創東亞漢文學研究的諸多重要課題,例如明末清初的王次回、周作人的日本淵源、江戶文人論、永井荷風的漢文學,夏目漱石的漢詩,無一不領先群倫。日本學界對於鄭清茂教授更是推崇備至。除了是廿世紀日本漢學巨擘吉川幸次郎唯一公開印可稱許的中文譯者外,戰後最重要的批評家江藤淳,也多次在著作中稱許鄭清茂教授,特別是〈夏目漱石的漢詩〉一文,屢次經過日本學者翻譯,認為是夏目漱石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又因翻譯日本古典名著《平家物語》獲頒日本政府旭日中綬章。從翻譯到學術研究,從中國到日本,從古典名著到近現代通俗小說,鄭清茂教授不僅是台灣學界在中日比較文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更是後人難以企及的最高峰。」廖教授這一番論述,正可為鄭教授所以為翻譯界之典範做了最為適切的評斷。

簡歷

學歷

  • 台灣大學中文系學士(1956)
  • 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1959)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碩士(1965)
  • 日本東京大學特別研究生(1965-1967)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1970)

重要經歷

  •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兼任漢語講師(1966-1967)
  • 美國加 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東方學系專任助理教授(1967)
  •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亞洲語文學系副教授(1973-1976)、教授(1977-1996)、系主任(1974-1977)
  • 台灣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1986)、日文系客座教授(1994))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比較文化客員研究員
  •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1996-2002年7月退休)

獲獎紀錄

  • 1979-1980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
  • 1980 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 1992 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第一屆翻譯傑出獎
  • 2015 旭日中綬章
  • 2017 臺大傑出校友

近年重要譯作發表

2011

《奧之細道: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

本書是日本江戶時期最重要的俳句作者松尾芭蕉的俳諧紀行文,與《源氏物語》同享盛名的日本文學經典巨作,擁有十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

2012

《元明詩概說》

《元明詩概說》是國際知名漢學家、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繼《宋詩概說》之後完成的第二本中國詩斷代史研究。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八年(1963),已在近半個世紀之前。漢譯本則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刊行於台灣。吉川幸次郎認為在近代中國,雖有唐詩、宋文〔詞〕、元曲、明小說的新文學史觀,但中國詩在金元明清各代並未停滯,繼續發展,仍然是中華文化中主要的文學形式。本書獲得「中國文藝基金會」第一屆的「傑出翻譯獎」。

2012

《宋詩概說》

本書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七年(1962),恰好過了半個世紀。其漢譯本則初刊於民國六十六年(1977),也已在三十五年前。是第一本有宋一代詩史的專題研究,也是中國詩斷代史的開山之作(姊妹篇為《元明詩概說》)。作者吉川幸次郎認為宋詩雖然基本上繼承了唐詩的主要形式(古體、律詩、絕句),但在吟詠的題材、技巧或內容等多方面,具有明顯的敘述性、對於日常生活的關注、富於社會意識與哲學思考、揚棄悲哀的人生觀等傾向或特色。基於這些特色,著者從歷史發展的觀點,分別考察了兩宋主要詩人與流派。尤於歐陽修在過渡時期的角色、蘇軾的達觀哲學、陸游的實踐精神與反抗意識,著墨較多。本書論述,始於北宋初期的西崑體,止於南宋末期的民間詩人與抵抗詩人。

2014

《平家物語》

《平家物語》是一部戰爭題材的歷史小說,塑造了許多廣被傳頌的武士典型。在日本文學史上與《源氏物語》並列為二大物語經典,一文一武,菊花與劍,影響極為深遠。書中敘述平安朝末期,平家與源氏逐鹿天下,享盡榮華之際,泰極否生,一門大小先後被殲滅的淒惋過程。揭示諸行無常,盛者必衰之理;業因果報,人情義理,盡在其中。而凝練雅致的文體布局下,人物之特出,情節之殊勝,貴族的風華行止,武士的貞亮死節,以及可歌可泣的女性軼事等,莫不感人肺腑。
本書由深耕漢和文學六十年的鄭清茂教授,依據經典「覺一本」,歷時多年完成漢譯,並詳加注釋。譯本附有珍貴彩色繪卷及年表、系譜、地圖等,是洪範又一製作嚴謹的文學名著。

2015

《日本文學史》

《日本文學史》是小西甚一的文學史著作。最初是作者根據1952至1953年間在東京教育大學講授日本文學史課程的講義整理成書,1953年由弘文堂出版。後於1993年由講談社再次出版。小西甚一在〈序〉中說,本書並非要對日本文學史進行書志般的解說或傳記性的考證,而是要嘗試「對文藝現象本身的展望」,以把握日本文學史的主題。在展望文藝現象的主題時,小西甚一採取了比較文學的立場,把日本文學放到「世界」中。所謂「世界」,就是明治以前的日本與東方──特別是中國文化的交流史;明治以後,則是與西方文藝的關係。

2017

《芭蕉百句》

松尾芭蕉在日本古典「幽玄」的美學基礎上,廣泛採用漢詩漢文的典故與詞句表現、傳統和歌所不詠的諸多素材、民間生活的俗語俗藝俗習等,而且提出了所謂「佗わび」、「濕しほり」、「寂さび」、「細ほそみ」、「輕かるみ」的俳諧理念,並展開俳諧風雅「不易流傳」之說。而且身體力行,傳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芭蕉百句》按年代先後編排,譯成漢語,並附簡單注釋、原文及其漢字漢詞假名注音,以為鑑賞之一助。

2018

《芭蕉俳文》

《芭蕉俳文》從松尾芭蕉的約一百篇短文中選出三十多篇,加上短篇紀行文〈野曝紀行〉、〈鹿島紀行〉、〈笈之小文〉、〈更科紀行〉四種,以及〈嵯峨日記〉一種,並略施注釋,以便介紹松尾芭蕉的俳文之美,盼有助於展現松尾芭蕉俳諧文學比較完整的面貌。

2019

《魚玄機:森鷗外歷史小說選》

森鷗外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富影響力的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與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並稱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鄭清茂特從森鷗外的短篇歷史小說編選五篇代表作,略加注釋。

2020

《澀江抽齋》

與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並稱為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的森鷗外,於五十四歲那年,辭去軍職,轉任文官,爾後完成了以幕府末期的儒者儒醫為題材的長篇《澀江抽齋》,被公認為一生的代表傑作。本書所涵蓋的時代,從幕府末期至明治年間。在日本近代史上,整個十九世紀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動盪的大時代。無論在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生活習慣、價值觀念,都正在進行著東與西、新與舊、傳統與近代的衝突與磨合。

2022

《王次回詩集》(二版)

今存明末王次回詩詞,僅〔疑雨集〕、〔疑雲集〕二種,他如〔泥蓮〕等書,雖見著錄,遍尋不獲,疑已湮滅,或在若存若亡間。將所傳二集,合為一冊。校飭厥文,並加標點,重排付印。〔疑雨〕在前,〔疑雲〕在後,題曰〔王次回詩集〕,以便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