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文季|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駐校作家專題演講
施清真老師 譯作之生成:以《美國佬》與《樹冠上》為例 側記

【譯作之生成】

生成心法如下供參:
 
1. 耐心及細心:譯寫不只是複製貼上和翻譯年糕,兼施時間的魔法──如果能有這麼簡單,譯者們就不需要那麼辛苦了。製造一道譯文組成的影子,熟讀原作是其根本,讀後譯者須展開精細圖表,填入人物關係及劇情始末。施清真老師在翻譯前常先編排人名地名表,釐清專有名詞(如《美國佬》諸多關於有色人種的代稱)、劇情先後關係。樹狀的人名地名表註記細小如蟻,卻無一不可少。
 
為了模擬作者筆法,施清真老師建議應閱讀原作者的其他作品,或相關主題書籍,掌握該領域的寫作筆法及風格。例如《樹冠上》全書以一棵樹的各個部位為分章節目,各章節皆以一種樹木為主要軸心,自然生態寫作氛圍濃厚,施清真老師於是事先閱讀甘耀明的《邦查女孩》及吳明益的著作,縱己身於自然書寫的田疇,確保下筆有綠意。
 
2. 恆心及決心:翻譯是場長程賽跑,譯者和翻譯作品相處時間長達六至七個月,期間歷經三次(或以上)校稿。一校求信、二校求達、三校求雅,一面反覆推敲作者原意的過程裡,譯者更需從中體認到自身的不足。施清真老師笑說,這是潤稿要學著面對的現實:you really suck!冗言贅語往往在此時無所遁形,譯者打磨稿件之際也在為個人語言習慣去蕪存菁,與作品一起痛並成長著。
 
3. 癡心及真心:承上,有鑑於譯者需與翻譯作品長時間相處,施清真老師指出她得喜歡作者及作品才會接下翻譯工作。一旦潛進故事深處,充分認識人物,施清真老師就會開始設想人物說中文的模樣,揀選適切的語句。偶爾遭遇故事或人物不肯發聲的瓶頸,她推薦大聲朗讀譯文,或向原作者請益,或出門散步,稍微離開案前,留給解方生成的空間。
 

【譯者即______? 】

 
這是施清真老師力行數十年的方法,她以一個創作者的身分自我要求,歷經困難險阻只為孕育一部譯作,儘管譯者之名常是封面的一行小字,國外作品甚至經常略去不記。
 
翻譯至今仍不為大眾密切關注,在藝術天秤上被迫缺席,實因大多數人認為創作應來自作家的想像心靈,是一種原創性產物,而譯作模擬原作而生,僅僅是一道回聲。譯者儼然是名忍者,必須隨時隱身在文字身後不為人所覺。
 
這是個不公平的說法。施清真老師說,拿捏力道,思考如何呈現作者的句法,本身就是譯者的創作所在。兩者都是從無到有的精細工程,翻譯應當也要與其他文類創作一般,被視為創作的其中一種。
 
這顯然與譯作得忠實呈現原文的認知相悖反,對此,施清真老師曾和《樹冠上》的作者理查.鮑爾斯(Richard Powers)進行一番對談。理查.鮑爾斯以「馬」一字為例,中英雙語音韻不同,文化脈絡下的意義也不盡一致,譯文實難做到真確反映乃至優美有韻。施清真老師則認為判斷真確與否即是一個無果的懸問,譯者的職責在於盡量貼近原作,傳達原作品的故事氛圍,並在展現自我、表達原文之間保持靈活的態度。
 
譯者也是創作者,就像翻譯獎和散文獎都應該被視為文學界的大事,施老師一再重申。
 
 

【翻譯:最從容精細的讀書之道】

 
演講最末,施清真老師引用余光中先生之語,為翻譯工作下了一個溫馨的註腳:
「儘管譯者的名氣難比作家,而地位又不及學者,還要面對這麼多委屈和難題,翻譯仍然是最從容最精細最親切的讀書之道,不但所讀皆為傑作,而且成績指日可待。在翻譯一部名著幾天甚至幾年之間,幸福的譯者得與一個宏美的靈魂朝夕相對,按其脈搏,聽其心跳,親炙其闊論高談,真是一大特權。」(《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
 
翻譯的獨鬥及辛勞固然不可免,施清真老師認為翻譯的喜樂也在於與嶄新的體驗相遇合,藉由深讀原作吸收異國知識、結交新朋友。讀書是兩顆陌生心靈的深談,譯者在這場對話中又佔了地利之便,比一般讀者更向前一步,聽取作品的世界萬籟齊鳴。
  • Post author:

2024人文季|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駐校作家專題演講 【譯作之生成:以《美國佬》與《樹冠上》為例 】側記